24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JC-24M
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、铅、铜等的无机物,以及除虫菊酯、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。到目前为止,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,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杀藻剂、除虫剂、落叶剂等类农药。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,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,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。
24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JC-24M
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,原因很简单:杀虫效果好,见效快。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(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,霜霉病打叶的背面,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),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,就加大用药量,结果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。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,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。如此恶性循环,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。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、限农药,用药后,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,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。
目前使用的农药,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,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,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(见有机氯农药污染)。根据残留的特性,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: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,如六六六等;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;易溶于水,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。残留性农药在植物、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: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;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。
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。不同植物机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取决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。不同植物对试剂的吸收能力为:花生;大豆;燕麦;大麦玉米。农药被吸收后,在植物体内分布量的顺序是:根;茎;叶;果实。
农药进入河流、湖泊、海洋,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。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,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,浓缩系数为5~40 000倍。
更多型号、设备需求、优惠报价
请咨询TEL:131-2701—2891